贷款核销增幅超三成银行不良率有望降低

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报告显示,今年1月至9月,贷款核销规模合计为6455亿元,同比增幅超过三成。这反映出银行正在加速出清不良资产,银行不良率因此有望得以降低,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风险。

以核销手段处理不良资产,也正是监管部门所鼓励的,银保监会今年已多次表示,鼓励银行利用拨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,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。

贷款核销同比增超三成

银行加速清收和处置不良资产,不仅可及时化解风险,还能够腾出信贷空间。

上证报记者根据人民银行社融数据统计,今年1月至9月贷款核销规模合计为6455亿元,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4775亿元,同比增长大约35.2%。这是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一个缩影。

在金融严监管、去杠杆的背景下,银行过去累积的不良资产问题正在加速暴露。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.96万亿元,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;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.86%,较上季末上升0.12个百分点。

究其原因,某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,一是严监管趋势持续,鼓励风险暴露导向明确,同时对风险分类审慎性提出更高要求;二是外部形势复杂,导入风险加大。“资源性行业、产能过剩行业等企业还款能力下降,风险不断积聚并陆续暴露,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受了一定的压力。”

显然,压减不良资产已是当前银行化解风险的首要工作。其处置手段包括:催收、司法诉讼、贷款重组、核销、证券化等,业内俗称为打包、打折、打官司“三打”方式。

而受到监管部门鼓励的核销,主要是针对已完全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,即100%是坏账。不过,相比其他手段,核销也有严格的实施要求,即需要满足财政部及其他监管部门设定的某些条件才能使用。

来源于:互联网 / 发布时间:2024-05-08 12:13:49
收藏
分享
海报

其他文章